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风娃娃》案例

分享 28963

《风娃娃》案例(精选12篇)

《风娃娃》案例 篇1

  舍与得是一对矛盾体,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对舍与得的两难境地,许是鱼与熊掌不知舍弃哪样的尴尬,许是无法把握自己内心想要什么的迷惘,更或许是一时找不到那条“渡江过岸的船”――求取的方法。每天,为了一些大事小情,我们都在不断地做着各种各样的取舍。

  而作为老师,在备课上课中,就存在着对教材的把握,对可开发训练点的取舍。近日,当然,这里的“舍”也不是一味不要、不读的意思,而是怎样确定重点,找准突破口,更有效地以点带面。《风娃娃》是一篇非常有趣、符合二年级学生心理的童话,其中包含着这样一个道理:帮助别人不能一时兴起,要学会动脑筋。在听这堂课之前,我已完成了这篇课文的教学,听了金小英老师的这堂教研课后,更加发现怎样对文本进行合适的取舍,相当重要。现选择第二自然段(风娃娃帮助吹风车)的教学,将我上课时的情况与金小英老师的教法作一些对比:

  某老师课堂片段                        我的课堂片段

  师:现在我们就来看看,风娃娃为人们做的第一件好事――吹风车,请一个小朋友读读第2自然段,其余小朋友划出风娃娃做了什么事的句子。

  指名读――课件演示(风娃娃吹风车的情景)

  指名读,“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使劲向风车吹去”。

  师:注意深、劲都是前鼻音。

  师:小朋友,风娃娃用力吹的样子,谁能上来演一演。

  指名演――学生一起演――齐读

  师:小朋友,让我们跟随风娃娃到田野里去看一看,发生了什么事?

  指名读:看见一架大风车正在慢慢转动,抽上来的水断断续续地流着。

  朗读指导:抓住“慢慢”和“断断续续”,读出风车转得吃力的样子。

  师:那么,风娃娃看到了这翻景象,他又是怎么做的呢?找到句子读一读。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使劲向风车吹去。”

  指名读――自由演――一起演(师配读)――齐读。

  师:我们来看看小秧苗吧(课件演示秧苗喝足了水的样子。

  师:你想对风娃娃说什么?

  生甲:风娃娃,谢谢你为人们做好事。

  生乙:风娃娃你能和我玩吗?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秧苗喝足水的句子。

  指名读

  师:风娃娃的本领大不大,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甲:风娃娃力气很大,水流得飞快。

  生乙:秧苗喝足了水,很高兴。

  师:我们来读读小秧苗的句子吧。

  指导朗读。

  师:(创设情境)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甲:我仿佛看到了秧苗在点头。

  生乙:我仿佛听到了哗啦啦的流水声。

  生丙:我仿佛看到了秧苗们笑了。

  指名读――赛读

  齐读第二自然段。

  对比这两个课堂片段,发现了这样一个明显的不同:金小英老师将“风娃娃是怎么做的”这个句子作为重点,一读二演再读,再从读好小秧苗这一句,体会秧苗的高兴,从而再来理解风娃娃做的这件事好在哪里,最后再加入移情体验,说说你仿佛听见、看见了什么情景,使学生体会得更加真切。

  而我自己的教学中,比较按部就班,采取了一个一个句子,按顺序解读的方法,从找困难到风娃娃是怎么做的再到秧苗怎么样了,每个句子我都找了训练点:比如“断断续续”、“深深地”、“不住地”等等。

  再来看看效果的不同:我的课堂上花时很多,学生朗读效果当然也有一些,学生尤其能感受到重点词句如何读,但学生并不能将在读好这句句子的基础上作一个融合的更高层次的理解。而金小英老师因为有舍,才抓住了重点,并用移情体验使学生将“风娃娃吹“和”秧苗笑”这两部分的内容创设了新的情境,起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

  反思:

  1、一堂课、一篇课文、哪怕只是一段的教学,有时不能按部就班,尤其是当一个段落中,出现众多可以凭借训练的知识点、语言现象的时候,不能一概齐抓,而要抓住重点。而重点的确定恐怕既要立足与这篇课文的内容,又要能使旨出于其中。

相关推荐

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备哪些显著优势论文1500字

AI文库

世界变乱交织,中国笃行担当 变革动荡 大国关系 中国智慧 上述内容分别为大标题和三个小标题,请以此写出不少于2000字的形式与政策论文,要求内容充实具体,不存在抄袭、、雷同情况

AI文库

假如你是形式与政策这个课程的一名学生,请以“世界变乱多织,中国笃行担当”为主题,写一篇论文,要求完全按照论文的格式,字数一定在2500字以上!

AI文库

请结合《走好新时代科技自立自强之路》专题和今年2月8日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聚焦产业科技话创新、谋未来主题,谈谈你对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科技强国”战略的认识及行动

AI文库

国家安全为什么与你我息息相关论文不少于1500

AI文库

热门图文

上一篇:《植物》教案

下一篇:《植物》教学设计